部门:团委 供稿:黄凯 金可遇 王艳洁 摄影:李铭宇 审核:康健 陈笑彤 发布时间:2025-10-13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国庆华诞,中秋月圆。10月1日至8日,我校89名志愿者投身西长安街服务保障一线,以专业服务和青春担当守护首都核心区平安有序,累计服务时长712小时,服务群众超11500人次。

为应对“双节”期间人流挑战,学校积极配合西城团区委、西长安街道提前谋划,在东绒线胡同、西交民巷等6个重点区域交汇路口设立“蓝立方”志愿服务站。通过系统岗前培训和精细后勤保障,志愿者们化身“行走的导航”和“暖心守护者”,为往来游客提供道路指引、秩序维护、应急救助等服务。

晨曦中,他们是最早到岗的“引导员”;人潮里,他们是无所不知的“百事通”。面对腿脚不便的老人,他们主动搬来座椅;遇到语言不通的外国游客,他们耐心沟通解困。无论是为受伤游客处理伤口,还是帮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他们都以专业和温暖,赢得了八方游客的赞许。

这个国庆,北建大志愿者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他们用行动书写担当,用微笑传递温暖,在首都核心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优秀风貌,也为祖国华诞献上了一份特殊的青春贺礼。
志愿者心声

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我需耐心解答疑问、指引路线并维持秩序。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时刻保持专注与热情。期间,我遇到一位家长带着胳膊受伤的女儿求助,便立刻和同伴从医疗箱中取出酒精、碘伏与棉签为孩子消毒,随后贴上创可贴。小女孩一句甜甜的“谢谢”,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志愿者的开心与满足。国庆节的长安街虽繁忙,每个人脸上却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未来,我会更加珍惜每一次志愿服务机会,不断提升沟通与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智科学院 电气251 彭家祺

此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对“责任”与“使命”有了更具体的感知。从帮老人找到升旗观礼区,到帮游客找回遗失物品,每个片段里都藏着实实在在的温暖。
印象最深的是一对焦急的孟加拉夫妇。他们用生硬的英语夹杂手势沟通,我耐心交流后得知,其女儿在北京一家商场工作。我先安抚情绪再询问女孩工作位置与特征,最终确认是百荣世贸商场。随后帮他们联系出租车、规划路线,半小时后便收到夫妇报平安的消息。那一刻我明白,哪怕只是指路,也是为陌生人的牵挂搭起安心的桥。
广场上,五湖四海的人带着对这里的期待而来。我虽身影微小,却能以己之力传递这份庄重与温暖—这份经历格外珍贵。
环能学院 水251 李旭恒

在举国同庆的国庆佳节,我有幸作为西长安街街道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在兵部洼胡同南口岗进行服务。这个位于前门西大街旁的寻常路口,因节日期间的临时交通管制,成为了无数游客前往天安门广场的必经之地。面对川流不息的人潮与不时驻足的迷茫面孔,我与同伴们以饱满的热情与专业的服务,为这段特殊的旅程注入了温暖的亮色。
测绘学院 窄赫杉 遥感221

此次志愿服务让我真切体会到帮助他人的责任与快乐,也收获了从“临时帮手”到“参与者”再到“共建者”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服务中常遇到老人、孩子遇到困难时无助地向我们求助——有时只需简单演示地图,就能帮他们找到目的地,为旅途添一份温暖。一次次全力相助后我深刻明白,最深的责任感,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细节里。
理学院 信241 赵诺文

作为一名建大学子,能够参与此次志愿服务,我倍感骄傲。这份骄傲源于双重身份的叠加——我既是服务首都核心区的志愿者,更是传承着北建大"建筑报国"精神的青年学子。当专业理想与城市服务相遇,当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相融,这份源自血脉的担当,让我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更深层的意义。能在国庆盛典中贡献力量,既是对学校精神的生动践行,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无上荣光。
土木学院 土实242 赵继伟
编辑:任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