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供稿:环能学院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5-09-1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许佳远
就读于北京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他披荆斩棘,逐梦前行
荣获国家奖学等20余项荣誉
发表多篇sci论文
学业、体育、竞赛、志愿齐开花
现已被录取至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许佳远
中共党员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
许佳远,中共党员,平均分89.15,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位居专业前三,获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2024学年北燃实业一等奖学金、2023-2024学年学科竞赛奖学金、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2022-2023学年综合奖学金等共计9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工作,发表3篇sci论文与1篇国际会议论文,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二等奖等22项奖项,获2024建大青春榜样创新实践之星荣誉称号。累计志愿服务200余小时,获2022年服贸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01
以勤为径,攀知识高峰
许佳远第一次对环境产生兴趣,要追溯至初中。那时,北京城像被装进灰蒙蒙的玻璃罐,雾霾的降临,使得往常鲜亮的红墙金瓦都褪了颜色。电视屏幕上,“画布上,颜料可以反复遮盖,那环境呢?”这句广告词,就像颗小石子,咚地砸进少年心湖,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就此生根。

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证书
考进北建大,许佳远顺利入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期间,“以问促学”成为许佳远的学习信条,更化作具体行动:当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时,他总会带着实验数据向老师追问;为了解答疑惑,他主动旁听环境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生课程;他尤其珍惜师生间的思想碰撞,那些源于实际问题的探讨往往比书本知识更让他着迷。在许佳远看来,即使是看似稚嫩的疑问,在与专家对话的过程中也可能孕育出科研的新方向。自入学起,他连续三年综合成绩稳居专业前三,gpa保持3.7,累计斩获国家奖学金等9项奖学金。
02
以践为行,探科研奥秘

许佳远在实验室认真进行实验
在环境工程的诸多分支——大气治理、海绵城市、固废处理等领域中,许佳远将目光聚焦于生物法废水处理。“我当时真的很好奇,为什么光靠一些污泥,就能在短时间内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这一课堂上的疑惑,最终在显微镜下找到了答案——活性污泥中蕴藏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宛如一个高效运作的微型净化工厂。

论文与专利
至此,许佳远开启了一段异常忙碌的科研旅程。他加入了吴莉娜老师课题组,并参与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白天他穿梭于实验室与教室之间,入夜则潜心整理汇总数据,每周定期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还相继参加专利展、论文分享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截止目前,他已经参与发表3篇sci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

许佳远参加科技竞赛

部分竞赛获奖证书
在科研马拉松的漫长赛道上,论文审稿周期如同沙漏中的细沙无声流逝,成果的暂时空缺使他曾无数次深感焦虑。许佳远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以全新视角拆解科研成果,将其融入多项科技竞赛。从垃圾渗滤液处理到人工湿地再到雨水生物滞留,这些看似不相通的方向却都隐藏着微生物的奥秘。最终,这三年的科研经历最终使他成功收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二等奖等22项奖项。

参与足球学院杯获奖
面对持续高强度科研带来的压力,许佳远在绿茵场上找到了释放的出口,带球突破时的专注、团队配合的默契,以及临门一脚的果决,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03
肩负使命,献青春活力
“青春就要敢于尝试,那些在奉献中滚烫的体验,才是未来回望时不会褪色的勋章!”秉持这样的信念,在担任学生会干部时,他将服务意识化作行动指南。在志愿服务领域,他累计时长突破200小时的数字背后,是服贸会现场引导的晨曦微露,是双选会企业对接的星月交辉。

许佳远参与志愿服务
作为班级科创委员,他以身作则,鼓励引导班级中的同学积极参与科研竞赛,并依托学院导师制和竞赛平台,组建科创小组,班级成员100%参与导师课题组,人均参与学科竞赛率高达100%,共有2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项,大创立项10余个。他所在的班级斩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所在党支部获得北京高校红色“1 1”示范活动一等奖。

许佳远参与支部活动
申请季,许佳远如同独自攀登珠峰的挑战者,实验室的日光灯见证了他无数次打磨研究计划的身影,图书馆闭馆时的音乐为他的个人陈述默默伴奏。除夕之夜,当帝国理工学院的录取邮件跃入屏幕,他远抬头凝望窗外——远方辞旧迎新的烟花与电脑屏幕上闪耀的校徽交相辉映,宛如命运为他绽放的加冕礼花。这封跨越八个时区的邀请函,为他在建大的时光画上了完美句点。

帝国理工学院offer

许佳远生活照
回望四载求学生涯,许佳远深知,“只因师长滋养、同窗砥砺、自我奋斗,这才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得以在浩瀚学海中锚定科研报国的志向。”他将继续以攀登者的姿态在科研征途上勇毅前行,在真理之峰镌刻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印记。
编辑:任敏
编辑:任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