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楼里的“大课堂”——建大学子的课“够硬”!-澳门人威尼斯3966

 宿舍楼里的“大课堂”——建大学子的课“够硬”!-澳门人威尼斯3966

投稿平台

宿舍楼里的“大课堂”——建大学子的课“够硬”!

部门:后勤与基建处 供稿:杨天宇 胡保华 摄影:基建团队 审核:刘艳华  吴建国  李泉池 发布时间:2025-09-3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11 号楼不再是普通的学生宿舍 —— 后勤与基建处联合教务处以此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将 “盖房子” 的工程现场升级为 “育人才” 的实践课堂,把一栋宿舍楼打造成多主体共建、多要素共享、多成果共育的 “三全育人” 新基建样板。

如今,这里成为了近 500 名师生的生动课堂。建筑学院、土木学院、环能学院及经管学院的师生们在此开展认知实习与实践交流,课堂知识与项目现场无缝衔接,一场场跨越课堂与工地的深度互动,正悄然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新生态,让学子们在 “宿舍” 就能沉浸式体验工程实践的魅力,简直太幸福。

一、多维认知实习:构筑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沉浸式课堂

当学生踏入大兴校区学生宿舍11号楼施工现场,钢筋混凝土不再是图纸上的抽象符号,而是承载着前期规划逻辑、复杂设计意图与精密施工流程的立体教科书。在过去一个学期及暑假中,累计500余名师生在项目技术工程师的引导下,层层剖析项目脉络:从宏观的前期规划如何呼应校园整体肌理与未来发展,到设计图纸如何转化为精准的施工蓝图;从传统施工工艺到智能建造技术的现场应用;从成本与进度的数字化管控大屏展示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红线与管理构架解析。

项目特别设立的智慧展厅,通过虚拟建造推演与现场实践交相辉映,打造了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通过在工地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打通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这种“现场观摩 智慧解析 理论深化”的递进式实习模式,将冰冷的工程转化为鲜活的知识图谱,让书本理论在机器的轰鸣与数据的流动中找到坚实落点。

二、毕设精准滴灌:开启“一人一策”的个性化通道

土木学院把2025届4名本科毕业生“嵌入”大兴校区学生宿舍11号楼项目,与项目工程师组建“1 1”协同育人共同体。项目工程师以“基于bim的技术管理”为主线,量身定制“认知—实操—创新”三阶培养链:利用工余碎片时间,从bim参数化建模到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实测,全程手把手、肩并肩;毕业设计全周期实行“选题聚焦现场痛点—中期攻坚技术可行性—答辩淬炼成果逻辑”阶梯式辅导,人均指导60 小时,真正实现“做中学、研中创、用中悟”,让课堂知识在工地生根,让工程难题在毕业设计中破题。四位同学的毕设成果赢得了指导老师和答辩评委的高度认可,其中1人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三、协同创新熔炉:锻造产学研共生共荣的育人新范式

大兴校区学生宿舍11号楼项目已超越单一实习基地的功能定位,成为驱动我校多学院协同育人与科研创新的强力引擎。项目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提供了共同的实践场域与问题库,这种多学科视角的碰撞与融合,天然孵化出跨领域的科研课题与合作方向。

我校与施工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师型队伍建设、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探索更紧密、更深层的合作模式。将产业需求、科研探索与教育教学熔铸一体,持续锻造着适应未来城乡建设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在大兴校区学生宿舍11号楼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沉浸式认知体系、搭建多学科协同平台,不仅为学生铺设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坚实桥梁,更树立了高校依托重大项目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育人质量的标杆。

大兴校区学生宿舍11号楼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按照当前的施工进度,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部分精装修工作,2026年秋季学期开学季前将全面竣工交付使用,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编辑:朱岩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澳门人威尼斯3966的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澳门人威尼斯3966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