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供稿:姬浩瑄 审核:秦红岭 周坤朋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2025年10月12日,由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通识大讲堂第五十一讲在西城校区举行。原北京哲学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建平应邀作题为“北京中轴线上建筑与古树名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秦红岭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与交流。
李建平老师以北京中轴线上建筑与古树名木为题,系统分析了中轴线上的重要古建筑,以及建筑空间分布格局和规划理念,特别指出“天上的紫微垣照与人间紫禁城”的对应关系,这种绵延不断的文脉,也从奥体公园的“龙蟠”水系,一直延续至大兴机场“凤凰展翅”的当代意象之中。提及古树时,李建平老师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习总书记批语为出发点,讲述了古树名木在中轴线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历代国家领导人植树护绿的生态理念与人文情怀。同时以天坛、先农坛、太庙、景山、地坛等地的古树为例,系统梳理中轴线上不为人知的植被古树,生动还原了多棵标志性古树背后的历史场景与人物情感:如作家史铁生在地坛柏树下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崇祯皇帝自缢的景山歪脖子树所映射的王朝兴衰,乾隆皇帝赐名的天坛“九龙柏”,以及明代太子在太庙植树成林所形成的“太子林”等。这些故事串联起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记忆链。

讲座尾声,主持人秦红岭教授总结指出,中轴线上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皇家象天设都的理念。同时,从天坛、社稷坛到景山,无处不在的园林古树,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她进一步指出:北京的名人故居中的树木同样具有魅力。如后海郭沫若故居的金黄银杏树、老舍故居结满硕果的柿子树、宋庆龄故居的西府海棠,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学习,亲自走进北京的名人故居,看看那里的树木,用心去感受这份延续至今的文化渊源。

这场兼具学术高度与人文温度的讲座,为青年学子架起连接时空的思想桥梁,激发听众在中轴线的一砖一木、一树一景中,重新发现城市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编辑:朱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