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澳门人威尼斯3966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澳门人威尼斯3966

投稿平台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

部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 供稿:杨明潇 孙志娟 审核:许鹰 汪长征 发布时间:2025-10-2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近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公布2025-2029年度中国土木工程科普教育基地名单,我校“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获批。此次,全国共有15家单位获批,北京地区仅清华大学和我校获得立项。

【揭牌仪式】

2025年9月29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研讨交流会在西城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长刘军进,分会秘书长董建伟,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俊奇,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红兵,党委常委、副校长伊廷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共同见证北京建筑大学“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由伊廷华主持,他指出,“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成功获批,是我校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我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打开了全新窗口。

陈红兵代表学校致辞,介绍学校近年来办学取得的成就,对基地的成功获批表示祝贺,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的指导和推荐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基地的获批是学校践行“科教融合”使命的重要成果,彰显了北建大在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领域的科研优势和学科特色。学校将以“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揭牌为起点,将基地建设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提升社会智能建筑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助力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刘军进回顾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北建大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的合作,充分肯定北建大科普工作的特色与实力。他指出,科普工作是新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石,学会将持续策划特色科普活动,推动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从专业圈走向大众视野。他表示,学会将与北建大开展科普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深化内容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多方联动,构建协同网络,推动科普育人,培育后备力量,期待基地在内容创新、资源联动、科普育人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努力打造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

李俊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获批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是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学校科普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针对科普基地的高质量建设,他强调,要立足“高起点”,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做好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要推动“深融合”,以点带面,建立健全科研优势转换为科普资源的机制,打破壁垒形成发展合力;要聚焦“实内容”,打造精品科普与特色课程,形成北建大科普的“金字招牌”;要追求“广效益”,提升基地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服务人才培养与社会公众。

教务处(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分别汇报基地工作基础、申报情况和建设规划。李俊奇和刘军进共同为基地揭牌,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基地介绍】

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推动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启动了科普专家工作室认定及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在2025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举行了科普专家工作室暨中国土木工程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3家科普专家工作室和15家科普教育基地在开幕式上领取了工作室和基地牌匾。

我校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智能建造与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学校先进的实践平台和深厚的学科积淀,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深度合作,以“智能建造”“防灾减灾”“古建保护”为科普主线,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智能建造、3d打印混凝土材料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近年来,年均接待公众超5000人次,打造“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科普”“古建数字化修复体验”“乡村防灾科普行”等品牌特色活动,通过央视《实验现场》等媒体平台传播工程科技知识。

未来,基地将继续携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持续完善科普设施、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进一步整合多领域资源,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提升科普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科普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国家级土木工程科普示范基地,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强社会抗震减灾能力作出更大贡献,让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创新之路。


编辑:朱岩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澳门人威尼斯3966的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澳门人威尼斯3966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